胡福良教授团队成功解决蜂蜜的蜂种来源追溯问题


发布时间:

2024-05-08 17:00

近日,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胡福良教授团队在《自然》(Nature)旗下子刊《食品之科学》(npj Science of Food,中科院1区)上在线发表了题为 "An innovative molecular approach towards the cost-effective entomological authentication of honey " 的研究论文。

蜂蜜作为一种天然食品,不仅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还具有抗菌、抗氧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。然而,受利益的驱使,蜂蜜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橄榄油和牛奶的第三大掺假目标,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。在中国,蜂蜜不仅来源于规模化饲养的西方蜜蜂(Apis mellifera)和中华蜜蜂(A. cerana cerana),还来自于野生的黑大蜜蜂(A. laboriosa)、大蜜蜂(A. dorsata)、小蜜蜂(A. florea)和黑小蜜蜂(A. andreniformis)。不同蜂种的分布范围、采集习性和酿造方法导致其所产蜂蜜的质量具有差异,进而影响蜂蜜的经济价值。虚假宣称蜂蜜的蜂种来源不但会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,而且还会破坏蜂蜜市场的公平贸易。因此,确保蜂蜜的真实性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该研究首先基于蜜蜂线粒体16S rRNA基因设计了中国境内所有六个蜂种的通用引物,并以蜂蜜DNA为模板成功扩增了目标片段(470~479 bp)。通过利用筛选到的限制性内切酶Ase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,产生了蜂种特异性的DNA片段,实现了蜂蜜的蜂种来源追溯。此外,还使用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、不同热处理和其他条件的意蜂蜂蜜样品,对所开发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测试。结果发现所开发的方法针对热加工蜂蜜、陈蜜和商业蜜仍然有效。

综上所述,基于线粒体16S rRNA的单酶PCR-RFLP方法为鉴别蜜蜂属近缘蜂种的蜂蜜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科学手段,这将为蜂蜜蜂种来源的确定和实现全面溯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。

(蜂学进展)

相关下载